第1356章-《大唐再起》
            
            
            
                
    第(1/3)页
    当然,借贷给百姓牛羊,自古到林,都属于正常的朝廷行为。
    比如,朱温,这家伙贫寒出身,对于百姓的情况再了解不过。
    所以,他不断地安抚百姓,甚至在缴获大量的牛马后,并没有照例归为国有,或者是宰杀,赏赐。
    而,他将数万头牛,借贷给贫穷的百姓,每年交出一点利息就好了,负担完全不重,这跟后世的房贷异曲同工。
    这本来是一件善政。
    中原地区的百姓,因此恢复了不少的元气。
    可以这样说,五代中,除了后周时期,就属朱温时期百姓日子最好了。
    可惜,本是善政,这样的牛贷,哪怕是后唐,后汉,后晋,依旧照收不误。
    哪怕牛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百姓们依旧要缴纳牛贷,连本带利数十倍。
    这种,借贷,朝廷总是占据最大的优势。
    李嘉见此,笑了笑,在其批注上:此贷者,息利不得超过一成,年不得过五。
    如此算是堵上了纰漏。
    到了五月,洛阳府的县,基本上都出色的完成了春耕任务,徭役也很顺利。
    可以这样说,皇子们虽然没有干成什么事,但是他们的出现,却是督促了地方官吏的行为。
    光是身份,就足以让人畏惧了。
    皇子们回来复命,李嘉一一嘉许,每个人都增添了一千户食邑。
    就是说,平均每个人都是4000户食邑了。
    堪堪比拟侯爵。
    李复歆大为失望。
    他本以为,自己干的那么出色,朝野皆知,应该突出自己才是,谁知竟然与几个弟弟一模一样。
    当然,李嘉也知晓如此,不由得亲自见面,谈话了一番。
    “你在嵩县的表现,我是看在眼里的!”
    说着,他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不由得勉励道:“虽然有些青涩,但你的举措很好,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比那些循规蹈矩的,强太多。”
    “孩儿惭愧!”李复歆低头,道:“这多亏了嵩县令的配合,以及府库的宽裕,若是换了一个地界,怕是难为了!”
    “你说的不错!”
    皇帝点头道:“按照道理来说,嵩县,这样的贫瘠之地,为何钱粮这般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