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以工代赈-《隐秘的餐桌》


    第(3/3)页

    “到现在呢?本来作为一个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阶段国家 最好的发展规划是参考共和国的经验,承接如纺织等技术含量低的人力密集型性产业,缓解国内民生问题,但可能是觉得共和国行我也行,完全不顾两国的实际情况,也要搞印度制造,也不想想他们有共和国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性吗?有华夏族那种不服输的性格吗?别的不说,就他们那连阿勒伯数字都认不全的达利特能造出什么东西来?”

    “但很多人都建议投资巴拉特来取代共和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没想到你对巴拉特的看法如此消极,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就没有值得利用的地方吗?”

    “当然有了,毕竟16亿人口,搜刮一下还是能够挤出一些油水的。但指望他牵制共和国,取代共和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还是不要做这个梦了。你能想象这个在世界饥饿指数排行上甚至排在北高丽之后的国家居然出口的最主要商品居然是粮食?就这样一个国家,如果一直维持着那可笑的种姓制度,一直好高骛远,一直无法团结全国各民族,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是共和国的对手,也不可能获得我们自由世界的尊敬。不过嘛……”

    亨特捏着下巴若有所思道:“就算是一张卫生纸也有它的价值,你开始对夏裔技术移民的意见提醒了我!”

    不甘心的亨特开始重新挖坑:“要说巴拉特人怎么也有16亿人口,即便比不上共和国的教育水平,但从概率学角度上说,怎么也能矮子里拔高个,选拔出一批不输于夏裔的技术移民来,不指望全面取代夏裔但总能减少对夏裔的依赖,而且从语言角度讲,巴拉特和刹帝利人以说英格利语为荣,语言上有先天优势。倒是不错的技术移民人选。而且这个国家的精英们对自己得祖国可没什么忠诚感,方便我们控制!”

    “很好,很有可行性,亨特,很高兴你能不带偏见的看问题解决问题,你在政治上又有进步了,但麦瑞肯社会还是有很多卑贱的工作需要低层次移民完成,不过和你说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能完全不管,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当然有了还是来自古老东方大国的政治智慧:“以工代赈!”

    “ 古代华夏王朝在面对大型自然灾害所造成了流民时,需要接济粮食等物物资稳定流民,免得活不下去铤而走险,动摇其统治,但让流民们光饭饱饭无所事事,只消耗不从事生产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聪明的统治者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兴建大型基础工程来提供大量工作,流民们用工作来换取食物。所以在华夏一般出现大型自然灾害的时候就是整个国家开始大兴土木的时候,什么兴建官道水利、疏通河道,灾后重建等大工程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是以工代赈!”

      


    第(3/3)页